• 论坛首页
  • 我的丁香客
  • 找人
    查找好友
  • 更多
    丁香园
    丁香通
    丁香人才
    丁香会议
    丁香搜索
    丁香医生
    丁香无线
    丁香导航
    丁当铺
    文献求助
    医药数据库
    丁香诊所
    来问医生
登录 注册

制剂技术

关注今日:0 | 主题:446705
论坛首页  >  制剂技术讨论版   >  QbD|DOE
  • 发帖
    每发1个新帖
    可以获得0.5个丁当奖励
  • 回帖

分享到:

  • 微信

    微信扫一扫

  • 微博
  • 丁香客
  • 复制网址

处方筛选部分因子设计进行不下去

  • 只看楼主
  • 页码直达:
  • 直达末页
dahuleilei
dahuleilei
常驻站友

  • 1
    积分
  • 7
    得票
  • 83
    丁当
  • 36楼
shanel
dahuleilei
shanel
imlegendlp

设计24-1部分析因DOE并包括了3个中心点


结果

得出的结论就是:

主效应对应的概率P值为0.279,大于显著性水平0.05,回归总效果不显著。

弯曲项对应的概率P值为0.000,小于显著性水平0.05,说明本模型中有弯曲现象。

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吗?请大神们帮忙分析一下

<br


版主shitou0307留言:
谢谢有价值话题,鼓励低分战友


首先,如果以f2为响应值,应考虑响应曲面设计而非部分因子设计,另外,尽量不要设计某个因子下限水平为0的情况,因为析因实验主要评估的是因子水平的变化对响应的影响程度,如果设置为0的话,就成了检验“有和无”对响应的影响了,而往往这种时候会出现显著性,起不到应有的作用。此外,如果使用响应曲面设计,因子数尽量不要超过3个,否则试验次数太多。你现在有两种方案可以考虑:

1、在此实验基础上修改因子设计,进行响应曲面设计,路径如下:

统计/DOE/修改设计/添加轴点/指定/α=1或表面中心,再添加3个中心点,将区组2随机化

增补试验后如下图:

完成试验后补入数据再进行分析。

2、固定片重,以甘露醇作为片重调节剂,以崩解剂、粘合剂、PSD作为被筛选因子重新设计响应曲面试验,最好先用单因素确定一下范围,崩解剂和粘合剂可采用1、3、5%水平,PSD可沿用之前的水平再试试看。



补充实验后再进行分析,这种情况是有两个区组,分析时是否需要在模型中包含区组?


是的,需要包含区组。


版主请问如果出现两个区组间有差异的情况(但两个区组内都是比较稳定的工艺及检测环境),比如区组1与区组2的中心点处检测结果有差异(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的误差),那么能够用于分析吗?区组的P是否应是>0.05模型才是有效呢?

2016-09-06 16:52
  • 投票
  • 收藏
  • 打赏
  • 引用
  • 分享
    • 微信扫一扫

    • 新浪微博
    • 丁香客
    • 复制网址
  • 举报
    • 广告宣传推广
    • 政治敏感、违法虚假信息
    • 恶意灌水、重复发帖
    • 违规侵权、站友争执
    • 附件异常、链接失效
    • 其他
  • • 我到底要不要读这个博士?
shanel
shanel

丁香园荣誉版主

  • 106
    积分
  • 1870
    得票
  • 1420
    丁当
  • 37楼
dahuleilei
shanel
dahuleilei
shanel
imlegendlp

设计24-1部分析因DOE并包括了3个中心点


结果

得出的结论就是:

主效应对应的概率P值为0.279,大于显著性水平0.05,回归总效果不显著。

弯曲项对应的概率P值为0.000,小于显著性水平0.05,说明本模型中有弯曲现象。

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吗?请大神们帮忙分析一下

<br


版主shitou0307留言:
谢谢有价值话题,鼓励低分战友


首先,如果以f2为响应值,应考虑响应曲面设计而非部分因子设计,另外,尽量不要设计某个因子下限水平为0的情况,因为析因实验主要评估的是因子水平的变化对响应的影响程度,如果设置为0的话,就成了检验“有和无”对响应的影响了,而往往这种时候会出现显著性,起不到应有的作用。此外,如果使用响应曲面设计,因子数尽量不要超过3个,否则试验次数太多。你现在有两种方案可以考虑:

1、在此实验基础上修改因子设计,进行响应曲面设计,路径如下:

统计/DOE/修改设计/添加轴点/指定/α=1或表面中心,再添加3个中心点,将区组2随机化

增补试验后如下图:

完成试验后补入数据再进行分析。

2、固定片重,以甘露醇作为片重调节剂,以崩解剂、粘合剂、PSD作为被筛选因子重新设计响应曲面试验,最好先用单因素确定一下范围,崩解剂和粘合剂可采用1、3、5%水平,PSD可沿用之前的水平再试试看。



补充实验后再进行分析,这种情况是有两个区组,分析时是否需要在模型中包含区组?


是的,需要包含区组。


版主请问如果出现两个区组间有差异的情况(但两个区组内都是比较稳定的工艺及检测环境),比如区组1与区组2的中心点处检测结果有差异(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的误差),那么能够用于分析吗?区组的P是否应是>0.05模型才是有效呢?


首先,如果进行了区组,那么首次分析时必须包含区组,假设区组P>0.05,则说明区组效应不显著,那么在简化模型时可以去掉区组,实际意义就是整个实验即使分成了两部分也不存在偏差。如果区组p<0.05,则说明区组效应显著,那么你就必须得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区组间的差异,有可能是设备,人员,物料,环境,检测设备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产生了固定的误差。

2016-10-14 10:18
  • 投票
  • 收藏
  • 打赏
  • 引用
  • 分享
    • 微信扫一扫

    • 新浪微博
    • 丁香客
    • 复制网址
  • 举报
    • 广告宣传推广
    • 政治敏感、违法虚假信息
    • 恶意灌水、重复发帖
    • 违规侵权、站友争执
    • 附件异常、链接失效
    • 其他
  • • 烂进膝关节的痛风石,都是年轻时大量喝啤酒惹的祸

关闭提示

需要2个丁当

丁香园旗下网站

  • 丁香园
  • 用药助手
  • 丁香通
  • 文献求助
  • 丁香人才
  • 丁香医生
  • 丁香导航
  • 丁香会议
  • 手机丁香园
  • 医药数据库

关于丁香园
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丁香园标志
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加盟丁香园
  • 版权声明
  • 资格证书

官方链接

  • 丁香志
  • 丁香园新浪微博
引用回复